close

  徐全英
  新都區石板灘鎮司法所所長
  “馬夯”、“撮下來”、“屋哈幾隻寧”、“尼強撮”、“燭子上高”……這些莫名其妙的文字被記錄在新都區石板灘鎮司法所所長徐全英的筆記本上,滿滿七八頁、200來個短語和詞組,都是徐全英平時工作時會遇到的客家話。
  翻開筆記本,第一頁“索引”欄,寫著幾個字“加油”—“嘎油”,“努力”—“嘎使”,然後是大大的“學習”兩個字。再翻,密密麻麻地寫著七八頁的短語和詞組,記者粗略地數了數,大概有兩百來條。“屋哈幾隻寧”,就是“家裡幾口人”;“尼強撮”,就是“你請坐”;“燭子上高”是“桌子上面”;而“馬夯”就是“馬上”的意思,“幫尼改決”就是“幫你解決”……
  徐全英是江蘇蘇州人,在四川多年,四川話已經說得很順溜了。但石板灘鎮是一個以客家人聚居為主的鄉鎮,他們之間交流九成多以上都是講客家話,這讓徐全英一直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外人。
  2008年春耕時,集體村兩戶農民因為灌溉用水大打出手,有人受傷。接到電話的徐全英快速趕到現場,但吵紅了眼的兩家人完全是用客家話在說,徐全英聽不懂。從那以後,學客家話成了徐全英日常工作之一。遇到原來沒聽過的,她就隨手記在筆記本上,用漢字“註音”。後來記得多了,就把這些散落的短語、詞組整理到一個本子上,大概有兩百來條,形成自己的客家話“詞典”,也就有了被網友稱為“密碼”的那些註音。隨著與居民接觸的增多,徐全英的“詞彙量”逐漸增多,但這些全部都記在她腦子裡。徐全英說,工作要開展起走,就一定要做老百姓的“自家人”,如果連講話都講不到一起,誰還把你當一家人呢?
  成都商報記者 肖剛  (原標題:所長的筆記本咋像密碼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95zohn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